知己同酬唱,字句表忠心

来源:名作欣赏·中旬刊 ·2018年09月23日 02:21

知己同酬唱 字句表忠心-字根分区 五笔,把汉字总结为横竖撇捺折五种笔画.分别用一丨丿丶...

唐香融+张佩

摘 要:《满江红·和王昭仪韵》是宋人汪元量对王清惠《满江红》一词的酬和。虽是一首标致的步韵词,却不因拘于形式而削足适履,达到了“以韵补意”之效。全词以仄声作韵,错落有致;引据用典,寓情于物。字句间凸显与王昭仪的惺惺相惜之情,更抒其思乡之愁、亡国之戚。

关键词:汪元量 《满江红》

汪元量《满江红·和王昭仪韵》一词,是一首酬和词。原词为王清惠所作《满江红》。汪词云:

天上人家,醉王母、蟠桃春色。被午夜、漏声催箭,晓光侵阙。花覆千官鸾阁外,香浮九鼎龙楼侧,恨黑风、吹雨湿霓裳,歌声歇。

人去后,书应绝。肠断处,心难说。更那堪杜宇,满山啼血。事去空流东汴水,愁来不见西湖月。有谁知,海上泣婵娟,菱花缺。{1}

王词云:

太液芙蓉,浑不似、旧时颜色。曾记得、春风雨露,玉楼金阙。名播兰簪妃后里,晕潮莲脸君王侧。忽一声、颦鼓揭天来,繁华歇。

龙虎散,风云灭。千古恨,凭谁说。对山河百二,泪盈襟血。客馆夜惊尘土梦,宫车晓碾关山月。问嫦娥、于我肯从容,同圆缺。

原作词人王清惠为宋度宗(1265—1274)昭仪,南宋初亡之时,作为皇室妇被掳,随三宫一同北上元都,于途中写下《满江红》一词。由于其词符合当时情势,一时间广为唱诵,流亡遗民感同身受,纷纷唱和。其中又以文天祥、汪元量、邓光荐、彭孙贻四人所和为佳。笔者特选汪元量和作进行分析,其余不赘述。

酬和,也称酬唱、唱酬、唱和,语出唐人郑谷《酬右省补阙张茂枢》诗:“积雪巷深酬唱夜,落花墙隔笑言时”{2}。所谓酬和,是他人以原作为模板,并依照其原有格律、内容进行酬唱答赠;或抒发、交流感情,或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或切磋提高诗艺水平。{3}张炎《词源》提出:“词不宜强和人韵,若倡者之曲韵宽平,庶可赓歌;倘韵险又为人所先,则必牵强赓和,句意安能融贯?徒费苦思,未见有全章妥溜者。”也就是说,既要和其词,便要从其韵,但又不能强行和韵,否则就只能导致“牵强赓和”的结果。由此可见,和词要与原作步调一致,如两相酬唱般,彼此唱和相望,这样方能算得上是佳作。

既然要进行酬和,就需要和作词人充分了解原作,才不致“步韵困人”。汪元量善鼓琴,宋度宗时,曾入宫禁,赵文《书汪水云诗后》记载汪元量曾“以琴事谢后及王昭仪”{4}。王清惠此词题于北上之时,而汪元量自三宫北上之日起,就一直伴慰三宫{5},其与王昭仪所遇所想皆一致,路程中更添惺惺相惜之情。不仅如此,汪元量自己也曾在《秋日酬王昭仪》一诗中写道:“黄金台隗少知己”{6};《钱塘县志·文苑传·汪元量传》云:“从三宫北去,留燕甚久。时故宫人王清惠、张璚英皆善诗,相见辄涕泣倡和,语极悲壮。”明代程敏政《宋遗民录》中曾载王清惠与汪元量和诗四首,双方来往唱和频繁,可见其友谊之深厚。这为汪元量充分理解原作打下了基础。

先表格律,吴乔在《答万季野诗问》中谓:“和诗之体不一,意如答问而不同韵者,谓之和诗;同其韵而不同其字者,谓之和韵;同其韵而次第不同者,谓之用韵;依其次第者,谓之步韵。”{7}《满江红·和王昭仪韵》依照王清惠所作《满江红》用韵次第及韵字进行创作,是一片标致的步韵词。《满江红·和王昭仪韵》整片词押仄韵,共93字,上片47字,8句,4仄韵;下片48字,10句话,5仄韵。韵脚皆为入声字,其中“阙”“歇”“月”三字押【六月】上平韵,“说”“血”“缺”押【九屑】上平韵,“色”“侧”押【十三职】上平韵。又以闭口音作为结尾,故读起来气力紧凑,似大笔挥成,一蹴而就。整体又显得错落有致,掷地有声。

再析用典,刘勰《文心雕龙》云:“事类者,盖文章之外,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者也。”{8}词中也多次运用事类的手法,引经据典。起句中“蟠桃”一词源于中国古代民间传说,相传三月三日为西王母诞辰,寿宴以蟠桃为主食,宴请众仙,故称蟠桃会。词人以天上之境正衬人间之富丽,笔法凝练却不失典雅。下阕“更那堪杜宇,满山啼血”一句源于典故杜宇化鹃和杜鹃啼血。杜宇据《蜀山本纪》谓:“后有一男子,名曰杜宇,从天堕,字朱提。有一女子,名利,从江源井中出,为杜宇妻。乃自立为蜀王,号曰望帝。”相传杜宇失国后“化为杜鹃鸟,或云化为杜宇鸟,亦曰子规鸟,至春则啼,闻者凄恻焉”{9}。故杜宇也称杜鹃。那缘何杜鹃啼血?这源于自唐以来形成的文化共识,因杜鹃赤口似血,且叫声哀婉凄恻,故有杜鹃啼血这一说法。汪元量以杜宇失国之痛隐寓抒发自己亡国的郁愤不平之气。“海上泣婵娟”中“海上”一词代指三宫北上途中所经之地,而非大海。《汉书·李广苏建传》记载:“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由此可知北上之地荒凉僻远。词人以“菱花缺”中“菱花”代指菱花形镜,缘起唐代韦应物及刘禹锡等人诗句。{10}而“菱花缺”则寓指“破镜重圆”,南朝陈徐德言娶陈后主妹乐昌公主为妻,公主才貌双全。陈亡之际,德言料不能夫妻相守,于是破镜,彼此各执一半,相约日后合镜相会。词人引据此典,以镜破喻亲人离散,兼喻国家山河破碎。同时望早日得返故国的眷眷思乡之愁。

具体而言,《满江红·和王昭仪韵》上阕追忆过往宫室繁华荣和之象,以“天上人家,醉王母,蟠桃春色”一句起,将南宋宫室宴会拟作天上圣境的瑶池蟠桃大会,借此以表宫廷宴会玉簪珠履、击编奏乐的歌舞升平之景。下句“被午夜,漏声催箭,晓光侵阙,”接叙宴会持续时间之久,宴会的乐声漏到了宫室之外,美好的时光似箭飞逝,不经意间,天已破晓,流露出依依不舍之情。“花覆千官鸾阁外,香浮九鼎龙楼侧”两句从侧面刻画了宫室的金碧辉煌,千宫万室外簇拥的花朵在争妍斗奇,郁香自九鼎中浮起,暗暗弥绕在天子身侧。帝王将相欢坐一堂,觥筹交错好不得意。下句“恨黑风、吹雨湿霓裳,歌声歇”却突然急转,以一场黑风挟雨打湿了华贵无比的霓裳,婉婉歌声停歇不起之景,喻忽必烈似如迅雷不及掩耳一般摧毁了南宋之哀,往日通宵达旦的欢愉不再,只剩废墟宫室。

词的下阕承接上阕,“人去后,书应绝。肠断处,心难说。更那堪杜宇,满山啼血”,三句节奏似快板般急促,铿锵有力。自随三宫北上之后,就未曾收到家信,思念家乡却不能回,国破家亡的苦痛能与何人说?放眼望去,大好河山已满目疮痍,百姓敝衣粝食,苦不能言。词人以乡愁民苦衬国恨,更显亡国悲痛之情。而杜鹃满山啼血,不仅刻画了血流成河的战斗场景,更道出了心中的郁愤悲挫。“事去空流东汴水,愁来不见西湖月”一联有双关之妙,一指南宋覆灭如汴水东流之势不可逆转,气数已尽,词人与故宫旧臣难以割舍的情怀;二借汴水、西湖分别指代两宋都城汴京和临安,以此表金灭北宋、元灭南宋的事实。全词最后一句“有谁知,海上泣婵娟,菱花缺”,与原词“太液芙蓉,浑不似,旧时颜色”遥相呼应,词人以昭仪喻作婵娟,赞其容貌美丽,酬和王昭仪“太液芙蓉”一词,又以“菱花缺”“泣婵娟”与“浑不似,旧时颜色”相照,表昭仪因忧虑国事而致容颜愁损。

总结全词,汪元量虽使用步韵来进行酬和,与原词声韵一致、思想肖似,却能别出心裁,新意迭起,弥补了步韵词惯有的“步韵害意”的缺陷,达到了“以韵补意”的最佳效果。用典上,以古通今,引据用典,融情于字句,寄意惦家国,虽委婉却能尽其意。词中结构明晰,上阕承接下阕,相互呼应,形成对比,利用双关,将亡国之痛的悲愤、与故国旧臣的难舍、流落他乡的惆怅巧妙堆砌,既倾诉出知己之情,又表达了自己的家破国亡的悲悲如狂。可谓时运不济,家国飘摇肠断处。命运多舛,故国旧臣绪难平。遭此大恨,却能气志不摧,忠骨不移。汪元量真当称得起“宋亡之诗史”之誉。

{1} 汪元量:《增补湖山类稿》,中华书局1984年版。

{2} 彭定求、沈三曾等:《全唐诗》,中华书局2011年版。

{3} 王洪臣、任愫:《唱和寄意 步韵多失》,《学术交流》2004年第12期。

{4} 缪钺:《论王清惠〈满江红〉词及其同时人的和作》,第4页。

{5} 闫雪莹:《亡宋北解流人群体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第40页。

{6} 汪元量:《水云集》,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4年版。

{7} 王洪臣、任愫:《唱和寄意 步韵多失》,《学术交流》2004年第12期。

{8} 刘勰:《文心雕龙》,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9} 白帅敏:《论唐宋词中的鹃声及其文化内涵》,《中国韵文学刊》2015年第4期。

{10} 李随森:《唐代“菱花镜”考辨》,《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3期。

2008~2017 天天娱乐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