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里的慢摇

来源:名作欣赏·中旬刊 ·2018年09月24日 21:04

...轨小火车 春运里的慢摇时光彭年 摄影

李卫国

摘 要:在奔跑的时代,李尚朝的诗歌展现了一种缓慢的特质,以其恬淡自然的诗风叙写着细碎时光里的平凡物事,并不断提炼出诗意,在其中也包孕着诗人的理想与追求,通过对李尚朝诗歌艺术特质的评介,以期对当下诗坛提供借鉴。

关键词:李尚朝 诗歌 时光 慢摇

一、时代的回望与理想的追求

在奔跑的时代,个人被裹挟着一同向前,根本来不及停驻和思考。此外还有商业化的冲击,对此诗人们也在不断地进行调整,一些诗人借助现代传播技术,包装和炒作,以期夺人眼球;另一些则仍然坚守并高举着诗歌的理想,并不断地把这种理想之美向受众传达,李尚朝明显属于后者。

对于当下时代的人类境况,李尚朝是有着自己清醒的认知的,在诗中他曾把这个时代比作是丛林,而处在其中的人则像老虎、狮子、虫虫、蚂蚁样的存在,到处充满着激烈的丛林式的竞争和法则,更有着消抹不去的等级印记,并点到即止。显示了诗人对于世事的独特洞察,也留下了更多的想象余地供读者进一步的丰富和探讨。除却这种含蓄的表达外,诗人有时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愤,大声疾呼道:“现实多么喧哗……/一个奔跑的时代/需要坐下来,看看我们曾经的来路”(《云中花海》),我们的灵魂在一路狂奔中已经疲惫不堪,因此需要慢下来,停下来,坐下来,歇一歇,看一看,甚至连发发呆都是好的。诗人呼吁我们静下来,听从内心,是时候停下来理一理自己来时的路了。在另一首《路过涂鸦街》中,诗人感叹城市生活的机械与重复,难以找到可供自己思考与想象的净地,“城市日渐冷漠,更多的空白/反复在我们心里蔓延/苍白的指数像烟尘/让我们的内心日渐消瘦……”被动,只是被动,挣扎,还是挣扎,身在其中,心灵渐趋枯槁,最后诗人呼吁我们切勿忘记了“生活的原型”,我们“应该俯下身来/重新认识砖头,泥土与树桩/在城市僵硬之前,找到存在的理由”,除了认识自己,更要认识自己的内心,自己的存在,并在这种不断地思考之中选择自己的生存之道,修养自己的赤子之心,培育自己的理想之花。

在奔跑的时代,诗人呼吁我们慢下来,往回望,看看来时的路,并说“美好的事物都是慢慢开始,慢慢结束的”(《耍花灯》),如果一味的快则会“真的找不到方向”(《云雾三清山》),随后便把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指向了乡村。《桃花林》一诗说:“更多的人回到乡村/寻找人生的来路”,乡村生活是诗人挥之不去的美好记忆,它虽然物质匮乏,但它古朴生态,自然宁静,是我们安放灵魂的好地方。而《轻轻流水》表现对透亮纯真时光的追忆,《古老的水车》一诗更是通过破旧的水车牵引着自己的思绪,“即将破朽的/是农耕时代的沉没……/如果它继续转动,我们可以反向前进/走在回忆的甜蜜里,我耕田,你织布”,表达了对农耕时代那种理想的慢生活的一种向往和对它已消逝的惆怅,在诗人看来,反向也是一种前进,甚至是对于当下的一种纠正,而那种农耕时代的慢也是诗人对个人,乃至是对现实开出的一味良药。诗人对于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并不只是说说而已,他还以自己的亲身体验现身说法,因此在云南,在丽江,甚至是在街边,在江畔,在湖旁,在山顶,在古镇……都留下了自己的足迹,在这些地方诗人或濯足涤心,或沉醉夕阳,或谈笑风生,间或透一把风情等,彻底地把自己的心灵放空,把自己的内里涤净。

慢慢走,欣赏啊。这其中既蕴含着诗人的生活理想和对美的不懈追求,也体现了诗人对当下现实的反观和映衬,在奔跑的时代,做一个安静的人,依照自己的内心吩咐,去把握平凡里的诗意和快乐,这样一来,对于诗人来说诗就是生活,生活也就是诗了。

二、山水之美与倾心之爱

李尚朝是个安静的人,但他内心的情感是丰富的,这些情感被他安置在山水之间,倾心之爱里。在他的诗里,我们总能感受到一种生命的生机与蓬勃之音。

在当下的情境里,正如他自己所述:“总体上,我坚持了一种理想主义写作,这包括对理想的向往与呼唤,也包括对理想失落的疼痛与对理想责任的承担。”他遵循内心的呼唤,通过山水间的流连,发现生活之美而忘情于生活之美,透过他的这些诗,我们听到诗人的那颗幻美之心的亲切鸣响。《在阿蓬江》一诗写自己的孤独,渴望找到那个可共通心曲的人,因此在阿蓬江,偶遇舞蹈的土家女,便“有些莫名其妙的情感,是天上来的”,有美人,有美景,足以忘魂。与此相类,《静静地望着天仙湖》则写诗人忘情于天仙湖,那一刻“天仙湖是我一个人的”,这一瞬,时间变缓,在美的国度,诗人是那唯一的观者,是自己的主人。其他如《白鹭逸飞》中的白鹭,《云雾三清山》中的云雾,《云中花海》中的繁花等,也都让诗人沉迷不能自已,这是对美的一种耽求,是幻美之心的多次探险,同样也是对自然之趣的深情呼唤。

除在山水中寄托自己的情思,诗人也写了不少爱之体验的诗歌,这些诗歌大都充满着一种独特的风情。世界不能没有爱,只要人在,爱就存在。诗人在《有爱就有夕阳》一诗中表达了同样的意思:“不管什么季节,爱都在不断聚拢/它不会停下来。明白了这个道理/都去恋爱吧”,而《普者黑》中,美丽的湖泊仿佛是圣境,把人强烈地代入,“现在,把桨停下来/把心停下来,把云停下来/找个小阿妹/一起飞翔吧”,情思饱满溢出,而《我是你的月》则比较唯美,把爱喻托在月中,“如果你知,我本是/相思里的隐喻,或者圈套/我将想象升高,将预料升高/你抬头仰望/一地月光,就将成为你失魂的源”,在这里,本是自己相思却反说自己化成的月投下的相思之光,令对方失魂,很像古诗中的代拟,是诗人现代情感真切的体验。诗末直抒胸怀道:“哦,为了爱,我不会跌落……我理好衣冠,准备/为爱情而捐躯”,滚烫的言语中含着浓浓的情思,真挚而令人动容。而《我们也私奔》则表达了一种理愿和行动,去打造属于自己的爱之小城

在山水之美和倾心之爱中,诗人细细品悟着那细碎时光里的山光物态,人事变化,展现了平凡生命的平凡之美、平凡生活的常态之美,以及日常情感点滴之美,细腻动人,真实可信。

三、简短的诗形与轻质的语言

有论者指出:“李尚朝本质上是一个唯美的抒情诗人……当他在歌唱自然,歌唱理想境界以及对人生自然力量的呼唤时,表现的是那样的浪漫抒情。”这评价是符合事实的,作为浪漫的抒情诗人,除却在内容上保持理想化与对美的孜孜以求外,形式上也与之相应,这表现在诗章的短小凝练和语言的轻质上。

相对于叙事诗来说,写作抒情诗更难,一方面是因创作中保持情感的一贯和连续是不易的,另一方面还要对情感进行淘炼,既不能过泛也不能过于干瘪,想要达到圆润的境界则更难。因此抒情诗大多不会太长,以短章为主,李尚朝的诗歌也是如此,对于那些引发自己情思的物事,诗人以点染的笔墨轻轻截取其中的一瞬,书写自己在一刹那间的感受与体悟,其中有些是很成功的,如《清明》一诗:“还好,母亲站在院子里/喂鸡,而我/从偏石板巷走出来/阳光还照在我身上”。虽只有短短的四行,但却给人一种强烈的冲击和情感共鸣,今后的时光还有母亲陪伴,多幸福啊。另一首《华清池》则不到五十字,写诗人面对眼前的华清池,并不急欲进去参观,他想给人生“留点余地”来供自己展开想象,《万州城》一诗写这座城巷道多,穿行其中像“头屑,穿行在头发之间”,比喻贴切新意,令人眼前一亮。当然在这些短章中也有不足之处,一些短诗并未显示出自己感悟的特质来,如《拉拉渡》一诗表达了一种很简单的物是人非,常变与不变之理,最后写道:“拉拉渡,等我们远去之后/它还是拉拉渡”,这就显得非常普通,诗味寡淡,与之相类的还有《送别》《古镇》《一束黄花》等,平淡并不是错,重要的是提炼与升华,不能显得太透,失却蕴藉。

配合着抒情与理想追求,李尚朝诗歌的语言是轻质的,在其中我们能看到一种飞升的气息,另外他还从中国古典诗歌中吸取了养分,显示了一种融通的努力与尝试。在诗集中,所选的一些意象本身就是轻的,如云、雾、烟、雨、阳光、桃花、黄花、荷叶、月等,这些意象都蕴含着一种飘升的愿望,情感在这些物象的承托之下,也超越了尘世的琐碎,同时也使得诗歌本身更为轻灵飘逸,免于下坠的尴尬,当然这种清逸并不是完全脱离现实的,而是立足现实之上的一种飞升。此外在李尚朝诗歌中我们还能看到一些古典的词,其中虚词如“于”“之”;实词“犹自”“仍无”等常常出现,有些诗中还能看出古典诗词的对仗味道,如“品巫山云雨,忆万世缠绵”“轻歌不咏志,有情不明言”等,这些都体现着诗人的探索与尝试。

从李尚朝的诗歌中,我们看到了理想的高昂与美的追求,也让我们在奔跑的时代,跟诗人一起慢下来,停下来,倾听自己心灵吧。

参考文献:

[1] 蒋登科.重庆诗歌访谈[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3.

[2] 丁家棣.峡谷深处吹来的风——李尚朝诗集《风原色》部分诗作评析[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1(5).

2008~2017 天天娱乐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