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慎在大理地区的文学活动及其影响

来源:名作欣赏·中旬刊 ·2018年09月25日 19:27

...游商品开发展销活动小组及其十多个成员单位共同设计开发的独具涉...

彭新有 沙振坤

摘 要:杨慎在大理地区结交的最重要的友人是李元阳,他两次漫游大理都以文学活动的形式展开,通过李元阳引介,结识许多士绅文人,创作了大量诗文,促成了大理地区文学的兴盛,大大增强了杨慎在云南的文化影响力。

关键词:杨慎 大理地区 文学活动 文化影响

明代学者谢肇曾言:“士大夫闲居野处,必有同道同志之士相与往还,方称其乐。”?譹?訛此语点出了志同道合者的酬唱往还对赋闲在野士大夫文人的重要性。杨慎为一代奇才,远谪滇云烟瘴之地,友人的频繁往还更是给予他莫大的精神慰藉,对其一生的诗文著述产生了巨大影响。杨慎以充军流放之身份是如何与滇云士绅发生密切交往,如何释放其文化影响力,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嘉靖三十八年(1559),杨慎作《病中永诀李唐张三公》诗云:“魑魅御客八千里,羲皇上人四十年。怨诽不学离骚侣,正葩仍为风雅仙。知我罪我春秋笔,今吾故吾逍遥篇。中溪半谷池南叟,此意非君谁与传。”?譺?訛此为杨慎临终写给朋友的诀别诗,其中概括了自己远戍蛮荒的生活状态、德行节操和思想意识,表达了对李、唐、张三位重要人生知己的留恋与期许。李即指中溪李元阳,唐指池南唐,张即半谷张含,三人都在“杨门六学士”之列?譻?訛,李元阳排首位。李元阳是杨慎与滇云文士(特别是大理文士)交往中的重要桥梁与纽带,对奠定杨慎明代云南文坛盟主地位起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分析杨慎与李元阳交往情况对人们了解杨慎在明代云南文坛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李元阳(1497—1580),字仁甫,号中溪,大理太和人,白族,云南学者,嘉靖元年(1522),中云贵乡试第二;嘉靖五年(1526),会试中进士,选翰林庶吉士,名动京师;嘉靖二十年(1541),外艰去任,遂里居不仕;著有《中溪漫稿存稿》《艳雪台诗》等传世。考李元阳生平,其与杨慎的相识应始于乡试中举之后,其《游盘山舞剑台记》有“既举后,客寓京师”语,而这个时期,杨慎正于京师任翰林修撰,纂修《武朝实录》。李元阳与杨慎相识或缘于张含的引见,张含(1479—1565),字愈光,云南永昌人,幼年随父张志淳仕宦京师,其父与杨慎之父杨廷和交好,故张含与杨慎自幼订交,其弟张合与李元阳是嘉靖元年(1522)乡试同年,中云贵乡试第一。据张丽丽《张含年谱》,“嘉靖二年(1523),张含曾在这一年再次进京,同其弟张合同由贵州历荆襄至京师赶考,未中”?譼?訛,嘉靖三年(1524),张含离京返滇,杨慎因“大礼议”谪滇,故可推测,嘉靖二年,张含、张合、李元阳、杨慎四人皆在京师,也就是在这一时期,李元阳通过张含而与杨慎相识,但二人此时的文学往来无考。

较早记录杨慎与李元阳文学往还的作品是《游点苍山记》,嘉靖七年(1528)至嘉靖九年(1530),李元阳丁内艰而返滇归里,杨慎写道:“嘉靖庚寅,约同中溪李公为点苍山之游。”嘉靖庚寅即嘉靖九年,杨慎充军云南的第五年,在李元阳陪同下遍游点苍。二人寻访点苍山水名胜,吟诗酬唱,催生了大量诗文,成为杨慎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大理之行。“二月辛酉,自龙尾关窥天生桥,夜宿海珠寺,候龙关晓月。两山千仞,中虚一峡,如排闼然。落月是悬,其时天在地底。中溪与予各赋一诗。诗成,而月犹不移,真奇观也”,良辰美景,复有志同道合之友朋的唱和,“自念放逐以来,得此佳游,真如隔生事矣。中溪与予赓和若干首,汇为一帙,题曰《点苍杂咏》云。”?譽?訛一路与李元阳倾心畅快的交流,也促成杨慎学术创作的机缘,“癸亥,北循山坂,至金相寺废址,有唐碑,为高僧讲经处。盘山脚而西,至松萝崖,石洞幽胜,相与酌酒赋诗。暮投感通寺楼,篝灯夜坐,闻寺僧诵等严。中溪曰:‘六书中转注实非“考老”,而宋人亡拟。后世学者遂沿而不改。此不可无述,愿公任之。予遂操笔书转注之例约千余字,汇成一编。中溪题其额曰‘写韵楼。寓此凡二旬日而去。”受李元阳启发,楊慎留宿感通寺著成《转注古音略》五卷,该书旁征博引,“升庵韵学之精华,会粹于兹矣”?譾?訛,成为滇云文坛广为传诵的一段佳话。

除游点苍山外,杨慎在李元阳引领下畅游剑川石宝山。李元阳有《游石宝山记》《石宝山记》等诗文追忆此事,其《游石宝山记》云:“石宝山在剑川州西南深山中。嘉靖辛卯暮春,成都杨修撰约予同游。初抵邓川,杨少参两依翁招浴温泉,饮于其家。欢甚,坐上赋诗投赠。……四日丁巳,过剑川……遂由故道下至僧方丈,举酒相劳,各赋诗,尽醉而宿。”?譿?訛其“嘉靖辛卯”为误记,应为“嘉靖庚寅”,那茂菊已有详辨,不赘。探幽访胜边游边作,吟咏山水诗文投赠成为杨慎大理之行的主要活动,杨慎作《石宝山寺与仁夫同赋》,李元阳作《石宝山别升庵得黄字》等诗,二人还联袂合作《山中联句》诗。在剑川兴教寺,杨慎见海棠花开,触景生情,作《兴教寺海棠》:“两树繁花占上春,多情谁是惜芳人。京华一朵千金价,肯信空山委路尘。”?讀?訛此诗既是写花,复为喻人,明写兴教寺海棠花繁盛美妙却委身于偏僻空山之地,无人怜惜,为其作不平之鸣,暗喻自己身负状元济世之才却远戍蛮荒之滇云,写心中之忧愤。李元阳对杨慎忠而遇谪、怀才不遇感同身受,故作酬和之诗以慰藉友人,其《和杨太史咏兴教寺海棠》诗云:“国色名花委路旁,今年花比去年芳,莫言空谷知音少,也有题诗玉署郎。”?讁?訛此诗亦借花喻人,以物说理,明写兴教寺海棠花虽委身僻远之空山,但它不忧不怨,反而一年比一年开得灿烂芬芳,都说空山之处无人赏识,现在状元杨慎不都为它题诗了吗?实际上是劝慰杨慎,虽然是含冤受谤远戍烟瘴,但也要好自珍重,达观以待。李元阳对杨慎的不幸遭遇非常同情,故而以花设喻,婉曲劝慰。

漫游至大理,在李元阳引介下,杨慎结识大理地区的许多官僚士绅和文人墨客,其活动范围更大,文学创作活动更为频繁,他在大理的文化影响力也更大了。李元阳《浩然阁记》载:“嘉靖九年庚寅,太守洪雅杨公仲琼,始于水上建此高阁,题曰‘浩然。落成之日,招成都谪史杨修撰与阳同来。”杨慎积极参与到大理士绅的文化活动中,浩然阁落成,杨慎结识大理知府杨仲琼,在杨仲琼的倡议下,创作其著名的歌行体长诗《海风行》和《浩然阁泛舟同李仁夫作》等诗。在李元阳陪同下,杨慎到邓川拜访致仕家居的大理名士杨南金。杨南金,字本重,号两依,弘治十二年(1499)进士,官至御史,杨慎作《邓川杨少参两依庄》等诗记录此事。而且,在李元阳帮助下,杨慎在大理著书讲学,结识许多文人士子,其中最重要的为大理太和人董难。?輥?輮?訛董难(1498—1566),字西羽,号凤伯山人,白族,自幼聪敏,嗜吟咏,杨慎至大理得执弟子礼,伴同杨慎游历苍洱山水,陪侍杨慎笔墨诗文,深受器重。杨慎曾对人言:“西羽时有奇思,山水间不可少此人也。”杨慎寓感通寺著《转注古音略》时,“每考索群书,必曰‘董生,董生”?輥?輯?訛,人们把董难比为汉代学者扬雄的得意门生侯芭。杨慎与董难结下深厚的师生情谊,此后,二人一直保持着亲密往还,为其作有《殿前欢·感通寺赠承冰壶师董西羽徵君》《招董西羽》《水椿行简董西羽》《寄董西羽》《董难月砚铭》等大量诗文,其《寄董西羽》诗云:“不见董生久,岁序几凉炎。楼撑横紫北,家在点苍南。隐节卢鸿一,诗名綦毋三。滇池无过雁,何以达遥笺。”?輥?輰?訛对董难的赞赏期许之意溢于言表。因李元阳之故,杨慎结识李元阳之女婿吴懋。吴懋,字德懋,号高河,大理太和人,嘉靖十九年(1540)进士,官至阶州知州,有诗名,其《写韵楼歌》记杨慎寓写韵楼著书之事,诗中有“公本天人遇尘世,名山今续旧游踪”之语,表达对杨慎的敬仰同情之意。杨慎有诗《暇日检海内交游,自走迁谪以来寄赠诗章,亡逸过半,录之尚得五六十首,而禺山张愈光、高河吴德懋半之,感知怆别,遂成一首》,可见,吴懋亦是杨慎重要的文字之交,被列入“杨门七子”之中。

嘉靖二十年(1541),李元阳致仕归大理。嘉靖二十五年(1546),杨慎再次与李元阳同游苍洱。李元阳《送升庵先生还螳川客寓诗序》对杨慎此次大理之行做过生动描述:

成都太史升庵杨先生谪居博南二十四年,为嘉靖丙午,访山水于点苍、叶榆之间。坐青拥绿,日以追逐云月、钓弄溪屿为事。榆之士人,无问识不识,咸载酒从先生游。当其意有所欣,拈笔伸纸,藻思逸发,数千言,而笔意殷美,出入二王、松雪,故片纸只字,人争得之如天球大弓。以是,从之游者日益以众。

嘉靖丙午即嘉靖二十五年,距首次与李元阳漫游苍洱已有十六年,当初与杨慎交游的大理士绅在当地已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先生旧尝读书点苍山中,著《转注古音》,以补字学之缺。一时问字者肩摩山麓。先生近日复至,则曩昔问字之士,皆崭露头角为闻人矣”。因此,杨慎在大理地区的文化影响与当初更是不能同日而语了。与其往还之人,除李元阳引荐外,更有许多慕名而至之士,“以是,从之游者日益以众”,文化活动更为频繁,杨慎《五月四日蔡龟崖太守要会于三塔寺大观堂,分题得绣槛观澜,分韵得雾字》《将还滇云留别叶榆诸君子》等诗就记录了当时情形。同时,杨慎此次漫游大理的范围更大了,“先生既穷叶榆之源,探黑水之奥,窥罴谷,历鸟吊,以究桑郦二子叙说《水经》之故,而叹其不诬”。杨慎所至,文人墨客云集,啸风弄月,诗赋不绝。至杨慎还安宁,大理士绅联袂赋诗以送,场面更为壮观,“九月之吉,言旋螳川而居焉。维时,菊黄江碧,骊驹在途,送者人赋一诗。以点苍之境约为三十二韵。坐有诵唐人诗‘客路青山外,分二十四字各为韵,以中溪李序之”。以杨慎与李元阳的文学交往为中心,营造了积极的文化氛围,推动了大理士绅学子的文学创作,杨慎在其中已成为领军式的人物,因而有学者认为,杨慎与李元阳在大理的文学合作,创造了“大理文化史上的盛世”。?輥?輳?訛

杨慎两次到大理與李元阳同游,二人结下深厚情谊,李元阳也曾亲至安宁拜访杨慎,其《安宁汤池同升庵杨修撰》诗有“碧鸡空翠映螳川,坐见汤池起夕烟。崆口招寻仙作伴,自矜同上李膺船”?輥?輴?訛之语,借用汉代郭太与李膺交往典故抒发了与杨慎交结的欣喜之情,也表达对杨慎的仰慕之意。杨慎有诗《汤亭惜别李仁夫》:“客路难知己,他乡又别君。欲将绳系日,愁见树缘云。丹灶三山想,瑶华五色文。昂昂出尘鹤,何事在鸡群。”?輥?輵?訛表达了对李元阳知己相惜相慰之意。由于远隔山川,往来不便,除相互拜访外,李元阳与杨慎之间一直保持着密切的书信往来,更多是通过诗文书函互通消息、传情达意和学术切磋,李元阳有《升庵高楼成》《闻升庵太史复还滇戍》《寿升庵先生六十序》《与升庵太史书》《升庵〈七十行戍稿〉序》等多篇诗文传世,杨慎也有《温泉再过怀李仁甫》《读李仁夫与张愈光帖,自言学道解宿命通,知愈光为诗仙后身,因作长句寄讯二公》《答李仁夫论转注音》《渔家傲·寄李中溪仁夫》《满江红·隐括潜夫词忆李中溪种玉园梅》等大量往还之作,这些作品既是杨慎与李元阳文学交往的重要见证,更是二人留给云南宝贵的文化财富。

大理历来是云南重要的文化中心,也是汉文化传播较为广泛深入的地区。与李元阳交游是杨慎滇云文学活动的典型事件,由于交游二人结下深厚情谊,伴随着往还交流,通过李元阳家族、师友扩大了杨慎的文学活动范围,在李元阳的引介下,杨慎结识大量的士绅文人,创作大量的诗文作品和学术著作,激发带动大理地区的文学创作氛围,大大增强了杨慎的文化影响力,奠定了杨慎作为滇云文学领军者的地位。

作 者:彭新有,硕士,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中文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明清文学;沙振坤,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与研究。

编 辑:赵红玉 Email:zhaohongyu69@126.com

2008~2017 天天娱乐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