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清代《渔家傲》十二月节词的嬗变

来源:名作欣赏·中旬刊 ·2018年09月25日 00:51

彭新有+沙振坤

摘 要:清代主要有包其伟和曹贞吉所创作两组十二月节词,这两组词都属于欧阳修《渔家傲》十二月节词的创作系统,但又各有特点,这两组词标志了《渔家傲》十二月节词创作在清代发生嬗递与变化。

关键词:清代 《渔家傲》 十二月节词 嬗变

《渔家傲》十二月节词是一种特殊的节序词,它以十二首联章体《渔家傲》词逐月吟咏某一地域一年十二个月里的更替节序和风物习俗。这种词体样式经宋代著名词人欧阳修创制以后,宋、元、明、清历代都有文人模仿创作,形成了中国词史上一个独特的文学创作现象。清代主要有两组十二月节词:包其伟所作《渔家傲》十二月节词和曹贞吉所作《蝶恋花》十二月节词。长期以来,这两组词并未得到学人的关注,还缺少必要的考证与分析,如果从《渔家傲》十二月节词的文学发展源流来考察,这两组词标志了清代《渔家傲》十二月节词创作进入了嬗递与变化时期。尤其是滇云文士包其伟的《渔家傲》十二月节词,以云南句町地区的风物节序为描写对象,不仅具有一定的文学史意义,还具有较高的民俗文化价值。

《渔家傲》句町十二月节词保存于清代康熙年间陈肇奎、叶涞纂修的《建水州志》,其中所录十二月节词的部分文字已漫漶不清,而民国时期滇云文人赵藩所辑《滇词丛录》内收有其中第七、九、十首,笔者两相对比补正,整理出全词为:

正月句町春已透,琼楼碧树烟光凑。宫样衣裳风满袖,香橘柚,椒杯占断江南秀。 士女嬉游夜转昼,笙歌杂乱莲花漏,月下秋千柳扣,灯节后,佳期约在花朝又。

二月句町花气晓,绿窗沉静啼春鸟。楚管秦筝弹未了,思浩淼,碧桃红杏迎芳沼。 袖拂鸾笺情兴杳,寻春渐觉春腰袅,侣燕俦莺如意少,歌窈窕,紫骝嘶入梨花杪。

三月句町无积雪,南郊北社青相接,露井新烟炊不歇,烹玉屑,坟头祭扫清明节。 插柳佳人光比月,红裙皱损榴花折,芹藻蒲瓜香未绝,杯言辍,东风吹乱啼鹃舌。

四月句町迎佛会,兰膏一沐千金费,随喜法筵无贱贵,松雨吠,通晓鼓钹风翻贝。 斋罢佛婆花底背,蒲苇趺坐谈三昧,往有美人清婉倍,贪拾翠,行行带落丁香佩。

五月句町无恶夏,水边林子开精舍,往往仙人来税驾,碧云夸,至今留餐冰壶话。 鱼恋花浓下,雕盘雪藕来花下,长日围棋清兴乍,诗酒罢,荷风早放炎蒸假。

六月句町幸小筑,熏风亭馆无烦燠,竹簟方床人倦读,开画轴,新诗写得毫端秃。 溽暑雨疏梅正熟,松明火偏田家,击□吹豳下平麓,祈田叔,焕文山下烟霞矗。

七月句町秋乍颖,花香月暖如春景,乞巧穿针池上炯,看焕岭,岚翻翠叠千层影。 令到梧桐浑未省,蒿渐入中元境,月下听砧相对永,银汉耿,边城想自今朝冷。

八月句町秋□□,□□浅碧芙蓉倩,狎鹭亲鸥情未倦,明月玩,平分秋色来家宴。 桂子娑婆和露□,冰壶濯魄云成片,一曲霓裳莺和燕,醒酒面,香□剪剪生团扇。

九月句町秋意久,菊花开遍泸江口,村市扬幡朝北斗,祈寿,茱萸先浸重阳酒。 明月芦花同白首,登高谁让谁先手。醉吟落木寒生肘,霜降否?一声鸿雁来衰柳。

十月句町泉水冻,浮梁又往看岩洞,花爆灯烘石空,春酒,游人似作仙游梦。 南北声喧齐拍弄,神龙跃得凡心动,别有乾坤看翥凤,携伯仲,仙舟省失桃源众。

十一月温泉如甑釜,樱桃未谢梅先吐,北寺南山新卉谱,游人虎,帘间暖气蒸鹦鹉。 嵩祝既成归祭祖,和羹剪韭享童,养微阳非小补,逢九数,空中鹳鹤飞寒羽。

十二月句町风解箨,海棠初醒胭脂弱,凤历新颁春又作,相踊跃,闹厅鼓打年欢乐。 开遍茶花红灼灼,村庄野艳缘城薄,土鼓迎牛争绣错,分岁酌,千家爆竹惊寥廓。

因缺少资料,词中还有部分字句无从补全,部分语句似亦欠通顺,但整组词的情况还是大致可见。

此组词的作者为清代云南文士包其伟,建水县人,其生平行实史料较少,仅《建水州志》卷十五《人物志》有小传云:“包其伟,字平修,博学擅诗文,工各家书法。得意疾书万言立就。性偏急,于人无许可。尝兀坐斗室忘饥寒,肆力于书,著作甚富,家贫未能流传于世。”这简短的传述,勾勒出了包其伟的独特个性和过人才华,也为了解其《渔家傲》句町十二月节词打开了一扇窗户。《渔家傲》十二月节词是一种独特的文学样式,没有深厚学养、丰富闻见和高超技巧的人是无法驾驭这种文学体裁的。《渔家傲》十二月节词的文学样式早在宋代就已经创制、定型,而由宋迄清数百年以来,能用此种体裁创作者凤毛麟角,仅有元代欧阳玄、明代杨慎等数人,流传的《渔家傲》十二月节词作品亦仅数阕而已。建水州地处滇云边邑,文风浇漓,而文士包其伟不仅知《渔家傲》十二月节词,并能以此体裁来描写句町风物,内容丰盈且结构工整,也印证了传记中“博学擅诗文”的描述,当可视为滇云汉文学史上的一件逸事。

包其伟创作的句町十二月节词,完全继承宋代《渔家傲》十二月节词的体裁样式:十二首联章体《渔家傲》;描述某地风物节序;首句均以月份起始。显然,包其伟对《渔家傲》十二月节词的体裁特征极为熟悉,这对身处偏僻边远的滇云文士来说已经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但从细节看,此组词表达技巧显然不够圆熟,表现力也不够精妙,显示出作者创作时的捉襟见肘,如“佳期约在花朝又”当是“佳期又约在花朝”,作者为押韵脚而打乱词序,韵律虽谐,但理解起来颇费周折;“侣燕俦莺”当为“燕俦莺侣”,作者为凑足韵律而擅改成语;而“北寺南山新卉谱,游人虎,帘间暖气蒸鹦鹉”句中,“游人虎”一语尤不可解,当是作者为凑足韵脚而生造之语,等等。换一个角度而言,《渔家傲》十二月节词的体裁样式对词人的创作有着很大的束缚,清代包其伟已无法完全自如地来驾驭这种词体,显示出《渔家傲》十二月节词的创作陷入了尴尬的没落。

在表现内容方面,包其伟这组词有很多新颖之处。宋代欧阳修的两组《渔家傲》十二月节词分别表现南方、北方两个大区域的风物民俗,元代欧阳玄《渔家傲》十二月节词描述元大都的风俗节序,明代杨慎《渔家傲》滇南月节词描写滇南地区的山水民风,清代包其伟的这组词则把笔墨视角指向范围更为具体的云南句町地区。句町,是一个古老的地理区域名称,据《汉书·地理志》载,汉武帝时在云南地区设郡,辖区内就有句町等十七县。《明史·云南土司列传》也记载“临安,古句町国,汉置县”,明代临安府治所就在建水州,因此,《渔家傲》句町十二月节词描写的地理区域就是词人包其伟的故乡——建水。包其伟博学多识,以建水旧称来描写建水风物节序,也显出建水地区历史文脉的悠远绵长。

建水为滇云文献名邦,山水绮丽,人文荟萃,在包其伟词中得到了细致生动的记录。以山水而言,包其伟写到了建水的焕文山、溶洞、温泉和泸江等著名的山水景致。比如“六月句町幸小筑……焕文山下烟霞矗”,写的就是建水名山——焕文山,《康熙云南通志》“建水州”条载“焕文山,在城南三十里,学宫向之。三峰秀拔,其影倒入泮池”。焕文山群峰高峻,林壑幽深,苍松古柏,青翠欲滴,遇雨霁雪碧,影连霜天,即成“焕文拥翠”之奇景,而且焕文山近俯建水学宫,群峰倒影尽入泮池之波,烟影徘徊,造就建水“焕山倒影”之胜景。焕文山既有奇景复多人文,故为建水名胜,亦为历代文人吟诵不绝之所,明代王来贤作《焕文山》诗:“名山缭绕向东城,秀色苍苍耸碧空。雾暗碧纱笼翡翠,月明秋水浸芙蓉。层岩有路何人到,古树无枝少鹤踪。镇日相看浑不厌,丹青写入画图中。”歌颂了焕文山高峻秀丽的美景。以节日而言,词中写到了元宵节、花朝节、清明节、浴佛节、火把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除夕等,其中最有滇云特色的无疑是火把节,“六月句町幸小筑……松明火偏田家”,描写建水的彝族、哈尼族等少数民族过火把节时转田地的情形。火把节是云南彝语支系少数民族最隆重影响最大的节日,在每年的六月二十四日举行,节日当晚,人们手执松木做成的火把,燃起大火,排起长龙,纷纷走向田间地头,游荡来往,以此祈求风调雨顺,粮食丰收,场面极为壮观。元代,曾有诗人作《火把节》诗:“云披红日恰衔山,列炬参差竟往还。万朵莲花开海市,一天星斗下人间。”诗中所写火把节场面与包其伟正词正好是前后呼应了。

除山水节序外,包其伟词还生动描述了一些民俗活动,有荡秋千、插柳、扫墓、浴佛、重阳登高,温泉沐浴等,其中最有特色的是游岩洞,“十月句町泉水冻,浮梁又往看岩洞,花爆灯烘石空,春酒,游人似作仙游梦。 南北声喧齐拍弄,神龙跃得凡心动,别有乾坤看翥凤,携伯仲,仙舟省失桃源众。”岩洞就是溶洞,即今颜洞溶洞群,位于建水城东东山脚盲谷,是云南建水地区较为独特的地理奇观,成为人们娱乐游赏之所,游人在溶洞内放爆竹、燃灯,洞内景观神奇怪异,人们在其中饮酒嬉闹,仿佛置身于桃源仙境一般。《建水州志》载:“洞口四时云气环绕,三河之水汇人,石钟灵岩,清音响答。列炬而进,石髓凝结倒垂,神功巧镂,石柱琢撑,仙侣对弈,千态万状。后连南明万象诸胜,为西南第一洞天。”建水岩洞是当地独特景观,也成为历代文人不断吟咏的对象,明人黄中《岩洞》诗亦是描述这一奇观:“方外遗踪古洞天,薜萝深锁翠微连。晴窗窈窕晶光入,冻壁离奇滴乳悬。白日云腥龙欲起,碧枝烟螟鹤初旋。山灵久秘无人识,扫石留题纪岁年。”神秘幽深的溶洞,洞内奇形怪状的景致,引发人们无穷的遐思,也成为建水标志性的地域特征,明末徐霞客游历滇云,亲履建水访岩洞,写下《游颜洞记》,成为流传至今的名篇。

包其伟《渔家傲》句町十二月节词将建水的山水风物人文活动延揽入词,内容丰富,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保存了珍贵的地域文化资料,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整组词完全按照宋代欧阳修创制的词体样式进行创作,但明显有力不从心、堆砌拼凑的痕迹,显示了词体样式对词人创作的极大束缚。清代另一词人——曹贞吉,在创作十二月节词时,就完全放弃使用《渔家傲》词牌,而采用《蝶恋花》创作,就是词人企图挣脱《渔家傲》十二月节词词体样式的束缚而做出的一种努力。曹贞吉(1643—1698),字升六,号实庵,清代著名词人,有词集《珂雪词》行世,其中收一组《蝶恋花》十二月节词,兹选其前三首:

正月春盘初献岁。帽影鞭丝,罗拜人如市。爆竹一声烟雾起。几枝红烛消灯事。 记得少年扶半醉。冲尘,评话开明寺。三十年来风景异。似看洛下伽蓝记。

二月花明邻上巳。柳学鹅儿,桃学红妆媚。布谷劝耕声未巳。腥风海上来鱼市。 经济山林浑不易。种杏条桑,多少闲心事。金马凤池春梦耳。竹篱茅舍原如此。

三月桐华莺哺子。百啭声中,一串骊珠碎。过了清明无意思。秋千还挂垂杨里。 墙下樱桃才谢蕊。颗颗珊瑚,巳浸馋牙齿。万紫千红同逝水。几翻风雨春归矣。

若严格以欧阳修《渔家傲》十二月节词词体样式来衡量,曹贞吉此词的词牌已改,不能计入《渔家傲》十二月节词的范围,但曹贞吉创作此组词作时有着清晰的文学源流观念,他在词前小序中说道:“读《六一集》十二月鼓子词,嫌其过于富丽,吾辈为之,正不妨作酸语耳。闲中试笔,即以故乡风物谱之。”即他是把自己的创作自觉主动地归入欧阳修《渔家傲》十二月节词系统的。事实上,撇开词牌,整组词的创作形式与十二月节词是一脉相承的,十二首联章体词,逐月描述某地风物节序。因此,可以说,曹贞吉这组《蝶恋花》词属于欧阳修十二月节词的创作系统,但已是《渔家傲》十二月节词的变体。再撇开词体创作源流,而从词作技巧来看,曹贞吉这组词语言别致,音韵流畅,风格清丽,其创作艺术远远超出包其伟词。因此,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因为曹贞吉打破了《渔家傲》十二月节词词体模式的束缚,获得了较多的创作自由,所以,也使他的词作具有了更多的个性色彩,更完美地展示了词作者的创作能力。

综上所述,清代《渔家傲》十二月节词的创作出现两种情况:包其伟词显示出对欧阳修《渔家傲》十二月节词词体模式的完全继承,亦步亦趋的创作使作者的创作能力受到束缚,作品拼凑痕迹较重,艺术价值大打折扣;曹贞吉词显示出对欧阳修《渔家傲》十二月节词词体模式一定程度的突破,使词作者获得了较多的创作自由,词作也具有了更多特色。但是,无论是包其伟词的继承,还是曹贞吉词的创新,都说明《渔家傲》十二月节词词体模式在清代明显束缚了词人的创作,这种词体的创作已进入嬗变没落时期。

参考文献:

[1] (明)刘文征.滇志[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1.

[2] (清)陈肇奎、叶涞.建水州志[M].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本.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0.

[3] (清)赵藩.滇词丛录[M].中国丛书集成续编本.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8.

[4] (清)范承勋、王继文.康熙云南通志[M].中国地方志集成本.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

[5] (清)曹贞吉.珂雪词[M].万有文库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37.

[6] 张文勋.云南历代诗词选[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

2008~2017 天天娱乐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