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画对中国现代工笔重彩画的影响及发展

来源:名作欣赏·中旬刊 ·2018年10月03日 19:35

工笔重彩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形式,是指工整细密和敷设重色的...

尚建军

摘 要:工笔重彩画因材料的特殊性,技法与制作的繁杂性,自文人画思想入主以来,导致其技法的失传缺失,因此可以从成功改良的日本画中学习和借鉴来丰富和发展中国工笔重彩画。

关键词:技法 材料 意境

自1868年明治维新日本改变了过去封建式的闭关锁国状态后,日本画家也开阔了视野,改变了以往一千多年日本文化艺术的中国依赖,可以借鉴更多世界范围内的文化艺术,尤其是西方油画的绘画技巧,逐渐形成了新的日本画。但是日本画家并没有走上“全盘西化”的道路,而是以自己民族的传统为基础,在浮世绘、大和绘、屏障画(障壁画)的基础上,创造出具有时代性、民族性和更强生命力的日本画。其既有西方的现代意识,又具有自己民族的审美情趣。而中国的工笔重彩画的发展,自宋元以来,随着文人画的兴盛而势趋衰微,逐渐退出主流而趋末势。时至今日,工笔重彩也是弱势于水墨大军,而日本画把从中国古代学习到的重彩技法很好地保留和成功发展起来,中国工笔重彩画的发展,可借鉴学习日本画。

一、技法的借鉴

中国有大量分布于全国各地的石窟壁画、寺观壁画,这是可以借鉴学习的活的工筆重彩教科书,如永乐宫、法海寺、敦煌莫高窟等。古人在虔诚地绘制时曾创造使用过大量的技法,有分染、罩染、平染、提染、褪染等,更有喷、洒、贴、状、洗等技法。但大量的表现技法,因材料的特殊性,使用和制作的繁杂性,今人多不用或不会正当使用。就如近代于非的《玉兰黄鹂图》背景大片的石青底色,今人在不浪费材料的前提下,涂平、涂均的技术就非易事!而各大院校的课程设置,仍以淡彩设色为主,鲜有涉及重彩方面的研究学习,因而重彩画的发展也大受影响。日本画的设色以石色粉质颜料为主,由较强稳定性的化学颜料和植物水色颜料辅之,其画坛仍讲究派系与师承。对材料的研究使用,技法的保留与传承都有很好的衔接继承,如镰仓时代的佛像画《大日金轮像》,其背景使用的是一种“截金”技法,即把金箔切成细丝线状,再贴到画面所需位置。有佛光圈发光辅射的线状;有背景菱形规则的图案状等,截贴金技法的效果能达到毛笔勾勒的准确流畅生动,比金粉勾勒更能体现出材料的亮度而达到预想效果。现代日本画吸收了西方绘画在画面制作肌理的方法,画面背景常会有各种肌理效果,如北泽映月《想(口一叶)》《寂光》、森田广平《舞女》《出云阿国》等作品都有大量肌理技法的表现。日本现代女画家北泽映月,受西方流派影响较多,作品题材涉猎广泛,有描写风俗和情节的传统日本画情趣,亦有现代追求画面线条、色彩构成的形式美感。在《想(口一叶)》中利用喷点涂擦等现代绘画方法,以写实和浪漫相结合的手法,将口一叶和她小说中的人物及背景交织在一起。背景下雪状冷色肌理处理,不仅反映出小说中雪的情节,更和画面中人物相融合,表达画面中小说作家独自静坐凝思,手扶书稿,雪夜遐思的思绪幻境。再如广田多津《座》的背景处理,笔触正如中国工笔画追求的“写”的精神,用扁平的油画笔多层多遍画成,画面追求一种笔触多层叠加的效果,使得浓重的褐绿色背景与白色人体互相衬托,黑白线条流畅肯定,完美地做到以粗衬细、以深托浅的强烈对比效果。而奥村土牛好多花鸟作品的技法大多是石色的冲状,作品的生活气息很浓,材料和技法的娴熟运用既有石色的厚重,又有水色的通透灵活,宛若恽南田的没骨设色法。中国当代的一些留日归国画家,活跃在中国工笔重彩画的前沿,如陈文光、郭继英、刘新华等的作品,仍有大量日本画的影子,但又有中国画艺术语言的因素,除去传统手绘的分染、平染、罩染、接染、提染外,更兼容并蓄地借鉴其他画种,如滚、揉、洒、磨、喷、贴、印、刻等,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图式。总之,技法是承载绘画主题思想的一种表现手段,只有合理的技法,才能更好、更充分地表达作者的想法。

二、材料的运用

材料是承载技法的载体,早期的日本画也多用绢,逐渐地日本画家也在改良中走向现代,技法逐渐丰富起来。矿物质粉质颜料加胶的使用,就需要韧性和拉力较强的版面材料。而后多用质地粗糙的麻纸或宣纸,这些纸的质地粗糙,纤维较长,结实耐用,也能多遍渲染、洒喷、揉搓、刷涂以及附着厚重的粗颗粒矿物色。其用色也十分讲究,大部分是粉质颜料(包含矿物色与化学颜料),使用的朱砂、石黄、石绿、蛤粉、石青、云母等矿物色与中国基本相同,但有很多有特色的灰色系矿物色以及各种透明与不透明颜料的配合使用,使得画面绚丽多彩。在颜料的使用上,也不拘于传统,现代日本画的设色都比较厚重,比中国的壁画设色还要厚重,通常是在裱好的版面上,先做蛤粉底,然后再根据画面需要,用石色设置不同的粗细底面,待底色干后再开始作画,此法与油画布的处理方法类似。在颜料的选择上,每个画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再有对箔的独立运用,如加山又造、森田广平等的作品,即在各种箔上涂上透明颜料或矿物色,然后作画,或用硫磺烧制铜箔、银箔成不同色阶变化的彩箔之上作画。而箔特有的金属光泽,又能使矿物颜色更好地发色,从而使两者相得益彰。

中国画“五色乱目”的文人水墨画式审美中,对色彩的依赖逐渐地趋于平淡退火。除传统的朱砂、石青、石绿、蛤粉、石黄等,辅色灰色系较少。而现代生产的矿物色,灰色系已有增加,有机化工色、人工高温结晶仿石色、水干色、水彩、水粉、丙烯,各色闪光色的结合使用大大增加了画家的选择余地和对色彩语言的探索,画面效果也更加的完美绚丽。在材料和技法的运用上,现代工笔重彩画家也吸收和借鉴了日本画的成功处理方法,一改传统画中底色留白(白纸、白绢、壁画中的白墙等)的虚体的空间想象,而把背景改变为厚重的有丰富色彩、肌理变化的实体空间。如唐秀玲《金沙滩》、赵栗辉《豆蔻年华》、尚奎元《踢毽毽》等,正是通过对底色背景的制作,改变了传统审美习惯,同时使画面也具有了现代意味,也贴近现代丰富多彩的审美要求。而郭继英的许多作品正是在背景贴满银箔的基础上再勾线设色,郑美秋的《扎西得勒》背景烧制银箔之上佛像画法的处理,正是有了这些方方面面的改变和一批批的重彩画家的学习、吸收、实践、创新,才把中国的工笔重彩画一步步向前推动发展。

西方绘画提倡材料引发的艺术冲动,现代日本画家同样对材料的选择和使用十分讲究,为了表达一种想法和感觉而发现和使用一种合适的材料,并创造相适应的技法。这一理念被中国重彩画家吸收和借鉴学习,使得工笔重彩画具有很强的现代感。日本画成功的运用传统石色,融合西方绘画观念,反复制作,这是观念上改天换地式的变化,中国现代工笔重彩画家,也在实践的反复证明下,观念发生重大变化,也注重画面的制作性,使得画面不但遵道亦重器。而这种富丽堂皇、镂金错彩的表现形式,更符合当今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下的多彩的审美需求,更符合”盛世出工笔”的真实写照,观念一变天地宽。

三、中国式审美意境的介入

在审美意境上,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标准和要求,而中国的审美意境代表着中国的哲学和文化。宗白华在《意境》一文中把意境分为五个,即功利意境、化理意境、政治意境、学术意境、宗教意境。功利意境主利,化理意境主爱,政治意境主权,学术意境主真,宗教意境主神。但介于二者之间,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反映,化实景为虚景,创形象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这就是艺术境界,艺术境界主于美,是画家创造的美,是心灵的反映,是学识修养的体现。中国工笔重彩画之所以区别于日本画,就在于作品植入的灵魂不同,在于画家创造的意象不同,在于对意境的把握不同。

中国式审美思想是中国的哲学思想的体现,是儒、释、道完美统一的表现,所以在哲学思想影响下而产生的“遵道重器”的艺术体系,是工笔重彩画发展和走向未来的重要原则。思想性是评判每幅画优劣的前提,故而工笔重彩画家画作游心之所在就是扎根文化、提高修养、扎根生活、提炼升华、创造形象,反映自我内心世界和对美的追求,只有對作品意境的把控,才能学为己用、活学活用,而非生搬硬套、机械教条。

中国的工笔重彩画在借鉴学习现代日本画的基础上,必须以中国式的审美意境为指导,才能创造出中国特色的工笔重彩画,发展工笔重彩画,使工笔重彩画再次走向辉煌,而非别国的艺术附庸。

四、结语

当今社会是个多元的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艺术发展的繁荣,价值取向以及文化的多元,促进了各门类艺术,各画种间的交流、借鉴、融合。在这多元的审美中,工笔重彩画只有立足本民族传统,借鉴学习更多的相关门类艺术,才能适应时代发展,走向更广阔的天地。日本画若没有向西方艺术的成功借鉴,依然只能是中国艺术的附庸,而没有今天的新面貌,更没有在世界美术史中的新地位。日本画在这一百多年的历史中,也是经过传统——反传统——传统反复多次,这种成功的改良,可以让中国工笔重彩画的借鉴少些教训、少些弯路。中国工笔重彩画,应重新审视中国工笔重彩画传统,对已失传几百年的技法与材料重新学习与掌握,学习日本画中保留的中国重彩画技法以及它发展创造出的新样式,立足传统,扎根生活,创造出更符合现代审美的工笔重彩画,把工笔重彩画的发展推向另一个繁荣。

参考文献:

[1] 町田甲一.日本美术史[M].莫邦富译.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

[2] 宗白华.意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2008~2017 天天娱乐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