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转地球

来源:时尚北京 ·2018年10月19日 10:54

陆杨

距今已有一百年历史的中国地质博物馆是我国建馆最早的自然类科学博物馆,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典藏、精美的陈列、丰硕的科研成果,在亚洲地学博物馆界称雄多年。这里有各种各样的矿物标本,鲜红、浅白、嫩绿、金黄、宝蓝等色彩相互点染伴生,让人眼花缭乱。岩石里蕴含矿物,千百万年沉积而成的岩层中,更保留着地球早期“居民”留下的印记。这里有目前世界上最高大、保存最完好的恐龙化石,有闻名于世的原始鸟类系列化石,还有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古人类化石等国宝级珍品馆藏,讲述着沧海桑田的变迁。

博物馆简介

地铁4号线在西四站下车,路口西南角,有一栋灰白色大理石墙的现代建筑,这里就是中国地质博物馆。

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介绍说,中国地质博物馆主馆共有6层。博物馆展厅包括地球展厅、矿物岩石展厅、宝石展厅、史前生物展厅等六个部分,面积共2500平方米,另有临时展览面积1500平方米。中国地质博物馆刚刚迎来百年华诞,并推出建馆100周年成就与精品展。专题展包括关怀鼓舞、科学启航、地质巨擘、先行保障和自然瑰宝五个部分,共展出宝玉石、矿物岩石、古生物三大类标本220余件。争奇斗艳的各色地质标本讲述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神奇溢彩。

说到博物馆的历史,工作人员介绍说,追溯下来,1916年7月14日,18名地质学子毕业时的“学生成绩展览会”,孕育了中国地质博物馆的雏形——地质矿产陈列馆。

中国地质博物馆的兴衰沉浮始终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相伴而行。建馆之初,饱尝流离之苦,1935年迁往南京,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再度大规模搬迁。在老一辈地质学家的艰苦努力之下,先后辗转长沙、宜昌终至重庆,抗战胜利后又整体迁至南京。解放初期,新中国的领导人非常重视地质工作,1952年成立了地质部。1956年,中国地质博物现馆大楼的前身“地质部博物馆”在北京破土动工,1958年的夏天,大楼竣工。1959年10月,博物馆正式向社会开放,成为中国地质博物馆事业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老一辈地质学家十分关心和支持地质博物馆工作,由李四光发起组织的“十万标本进北京”活动不仅极大地丰富了馆藏,而且有力地推动了地质博物馆的建设发展。经过几代地质博物馆人的不懈努力,馆藏标本数量已从建馆伊始的917件累积到今天的22万余件,涵盖地学各个领域。

“狗头金”和“水晶王”

博物馆宝石展厅展出了一块自然形成的大金块,因形状酷似狗头,故名“狗头金”。工作人员介绍说,“狗头金”之所以宝贵,是因为自然界里的金,大都以金沙的形式存在。这样形成的自然金块十分稀少,只有极其偶然的机会才能获得,所以“狗头金”就成了稀世珍宝。

金矿存在的水和土中有大量的细菌、霉菌,这些微生物在生长的初、中期,善于把可溶态金吸附和聚集在体内形成胶状体。到达生长后期,又把体内的胶状金络离子还原沉淀成自然金。微生物是群集而生,日久天长,就会从_个小小的金晶核,逐渐聚集成一块自然金块,这样“狗头金”就形成了。很多自然形成的“狗头金”质地并不纯净,一般都含有少量其他金属,如白银、铜、铁、铂等。地质博物馆中展出的这块“狗头金”,含金量达到了94%,是极品中的极品,堪称镇馆之宝。

在博物馆众多矿物标本里,家族阵容最强大的非水晶莫属。在博物馆大楼正门前有一块高1.7米,重3.5吨的巨大水晶,它是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水晶单晶晶体,被誉为“水晶王”。这块水晶净度高,透明度好,是水晶中的精品,同样堪称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工作人员解释说,水晶是一种无色透明的大型石英结晶体矿物。它的主要化学成分是二氧化硅,跟普通的砂子是同一种物质,但是在压力达到大气压力下的2至3倍,温度在550至600度间时,经过适当时间,“砂子”就会依着“六方晶系”的自然法则,而结晶成水晶。

“水晶王”因为过于庞大,只能把它放在博物馆外面的露天场地,不过因为水晶质地非常坚硬,尽管“水晶王”在这里已经待了四十多年了,但依旧完好。

颜料的秘密

在《白蛇传》中,白娘子喝下雄黄酒便现了原形,而雄黄则是来源于雄黄矿石。在博物馆矿物岩石展厅,展出的雄黄和雌黄矿石是我国的优势矿藏。工作人员介绍说,之前博物馆举办的唐卡展中,有很多唐卡上的金黄色是画师将天然雄黄和雌黄矿石磨成颜料来完成的。雌黄的矿石晶体上往往伴生着雄黄,这两种矿物并称为“鸳鸯矿物”。雌黄还被称为古人的“涂改液”,古时候人们写错字就用雌黄涂改,由于纸是黄色的,所以可以不露痕迹,由此还衍生出“信口雌黄”这一成语。

工作人员提醒说,矿石虽然看起来很漂亮,但只能远观,因为雌黄和雄黄矿石在灯光或是太阳光的照射下,会发生光化学反应,从而形成砒霜,也就是氧化砷。砷是雄黄的重要成分,雄黄和雌黄被磨成颜料后会发生氧化,即使没有形成砒霜,砷对人体也是有害的。但是,唐卡画师为了画出精细的笔触,在绘制时,需要将蘸有雄黄、雌黄矿物颜料的笔尖放在嘴唇上过滤,虽然没有砷的毒性剧烈,经常接触对身体还是有一定伤害,包括唐卡上红色颜料——朱砂含有硫化汞等重金属元素也一样对身体有害,所以说唐卡画师简直在用生命作画。

唐卡五颜六色的颜料里,除了这些有毒性的矿物颜料,还有形成上亿年的奇珍异宝,包括青金石、绿松石、珊瑚等等。

女人“背后”的石头

中国地质博物馆的室外有几块展品和两个女人有关系,一个是一代名妓陈圆圆,一个是清末的实际掌权者慈禧太后。

工作人员介绍说,在中国地质博物馆外,有一块太湖石,之所以能在博物馆里占有一席之地,是因为它原先的主人——陈圆圆。博物馆如今的所在地,历史上曾经是陈圆圆家的后花园。相传当年吴三桂为了掩饰他和陈圆圆的关系,才在西四这块地置办下了这座宅子。然而宅子最终没有逃脱拆迁的命运,曾经的后花园里的亭台楼阁,如今只剩下一块太湖石和一块砾岩。

太湖石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玩石之一,因产干太湖而得名。这种岩石是一种常见的石灰岩,由于长年受湖浪的拍击和冲刷,加上水质的侵蚀,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形状和玲珑多孔、洞洞相通的奇特之美。地质博物馆中陈圆圆家的这块太湖石,乃石中精品,它的奇妙之处在于,石内洞洞相通。从石底部点燃烟火,烟雾在石中缭绕而过,至顶端冒出缕缕青烟,直升天空,景观甚为奇特。

在博物馆的东门外有块青玉,但却是一块残次品。工作人员解释说,它的受损跟慈禧太后有关系。慈禧太后一生爱玉,几衣食住行的一应用具,多用玉器。慈禧在七十大寿后传懿旨:让新疆地方官员为其陵墓寝宫的棺椁制造大玉座,还指定要和田玉。经数月艰辛寻找,新疆官员终于在昆仑山采出了一块长约3米,宽约2米,厚约1米的巨大青白玉。当时的条件下,想把这块硕大的青白玉运到京城绝非易事。数百名运玉工用圆木垫在玉下,由几十匹马拉,上百人推、撬,轮番移动圆木往前垫,缓缓驱动玉石前行。一路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边缘的无人区和戈壁,从叶城到达库车旧县城。经过三年多的时间,沿途累死、打死、饿死、病死者竟多达300多人。

1908年11月15日,慈禧没看到大玉座就驾崩了。消息传到库车城,忍耐到极限的运玉工,把所有怨恨都发泄在这块青白玉上,有人用大锤猛砸,玉石碎为两大块和诸多小块。后几经辗转,其中较大的—块碎玉被地质博物馆收藏了。

走进中国地质博物馆,犹如进入了一个知识殿堂,走进了浓缩的自然历史。面对着一件件地质标本,仿佛是在跟大自然对话,跟億万年的地球历史对话。

TIPS

中国地质博物馆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四羊肉胡同15号

开放时间:9:00-16:30(16:00点停止售票,星期一闭馆)

票价:成人30元、学生15元、团体参观优惠;

学龄前儿童(须家长陪同)和残疾人参观免费。

2008~2017 天天娱乐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